濮阳网讯(日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许来军)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工作的安排部署,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及重要事项改革。截至目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供销社改革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这是6月29日记者自市委农办获得的信息。 扎实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在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华龙区选择11个村作为试点,共确权2348户13513亩耕地。扎实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我市从2011年开始,投资7700余万元,于2013年6月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确权登记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共调查2980个村33782宗土地,完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宅基地使用权调查100.2万宗。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市共流转土地112.5万亩,占承包土地面积的31%。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3348家,辐射带动农民30万户。发展产业化集群16个、龙头企业565家、省级以上重点企业32家。 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强濮阳市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县两级挂牌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乡镇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大厅,并逐步向村级延伸,尽快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有效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不断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15年5月底,全市银行业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95.0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227.98亿元,较去年同期净增43.14亿元。积极推进村镇银行组建工作。我市已设立了濮阳鹤银村镇银行、范县德商村镇银行和台前德商村镇银行等3家村镇银行,清丰县、南乐县村镇银行设立组建工作正在推进中。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目前,各银行机构在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和台前县均设立了支行,邮政储蓄银行乡镇机构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的目标。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探索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发展机制。围绕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建设,制定《扶持资金整合管理使用办法和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结束了“项目不进滩”的历史。规划中央、省财政扶贫项目资金3981.2万元,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56个,规划扶贫项目64个。争取将范县张庄乡、陈庄镇列入河南省扶贫搬迁试点,计划搬迁张庄乡6个村的1309户和陈庄镇2个村的742户。 做好供销社改革和农机管理工作。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和参与合作社、订单式农技推广服务,市供销社新建、改造经营服务网点12个,总数累计超过3600个。同时,全面加强农机管理。今年上半年,全市争取中央财政首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194万元,共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582台(套)。截至目前,全市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11371台,大中型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7792台。今年,全市水稻机械化育秧面积达到1000亩,机械化插秧面积预计突破10万亩;推广玉米播种机687台,全市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6930台,玉米机播率达76%。
新闻热点